1933年生于吉林长春。195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普查系,1957年起先后师从李四光、孙殿卿专攻地质力学,后从事中小型地质构造及石油构造研究。196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。1966年后转入地震系统,从事地震科研、地震预报、多灾种的综合减灾和全球构造及其动力学研究。是节理构造定性分析、渐进式地震预报模式和全球三大构造系统的创立者。地震地质学家。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先后涉足研究节理的力学性质、分期、配套问题;湖北中新生代构造力学分析;美国与中国大陆地震的比较;地震的孕育和预报阶段的划分;地震预报学;全球地震构造系统;断块构造与地震网络;南美俯冲带显示的板条构造;地球变动的韵律性和反对称性;现今地壳运动问题;全球新-中生代构造等。在研究中倡导科学的思维习性与地震学的思维分析,近年来开展了中国中、新生代区域地质构造和现今地壳运动、地球三大构造系统和地球非对称性,以及大陆动力学的盆山原耦合等方面的研究。并对中国减轻自然灾害的系统工程;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研究等做出贡献。
发表论文200余篇,专著与编著20余部, 曾获首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,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,科学三等奖一次,中国地震局一等奖五次。
先后担任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副主任、地质研究所所长、名誉所长、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、中国地质学会理事、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顾问、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等。目前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任研究员。
|